比特币与债券收益率的关系:避险资产属性还在吗?

比特币与债券收益率的关系:避险资产属性还在吗?缩略图

比特币与债券收益率的关系:避险资产属性还在吗?

近年来,比特币作为一种去中心化、稀缺性高、价格波动大的数字资产,逐渐被投资者纳入资产配置的范畴。尤其在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后,随着各国央行大规模放水和财政刺激政策的实施,通胀预期升温,传统避险资产如黄金、美债的表现受到挑战,比特币则因其抗通胀属性而一度被视为“数字黄金”。然而,随着美联储等主要央行进入加息周期,债券收益率大幅上升,比特币价格却经历了剧烈波动,甚至出现与传统避险资产同步下跌的现象。这引发了市场对一个问题的广泛讨论:比特币是否还具备避险资产的属性?它与债券收益率之间是否存在稳定的关系?

一、比特币的“避险”属性从何而来?

比特币的避险属性最初源于其独特的技术特征和经济属性:

去中心化与抗审查:比特币不受任何中央机构控制,理论上可以抵御政府滥发货币、资本管制等风险,尤其在政治或经济不稳定的国家中,比特币成为资金外逃的工具。 总量固定与抗通胀:比特币总量上限为2100万枚,具有稀缺性,相较于法币可能无限发行,比特币具备一定的抗通胀功能。 全球流通与匿名性:比特币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通,具备一定的匿名交易功能,尤其在高通胀国家或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地区。

在2020年和2021年期间,比特币价格大幅上涨,部分投资者将其视为对冲通胀和美元贬值的工具。尤其在2021年,包括特斯拉、MicroStrategy等公司纷纷将比特币纳入资产负债表,进一步推动了其“数字黄金”的形象。

二、债券收益率的含义及其与避险资产的关系

债券收益率通常被视为衡量市场避险情绪的重要指标。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例,其变化往往反映了市场对未来经济增长、通胀预期和货币政策的判断。

当经济前景不明朗或出现危机时,投资者倾向于购买债券等避险资产,推动债券价格上涨,收益率下降。 当经济复苏或通胀预期上升时,债券价格下跌,收益率上升,投资者转向风险资产(如股票)以获取更高回报。

传统避险资产如黄金、日元、美债等,通常在市场动荡时表现较好,与债券收益率呈负相关关系。

三、比特币与债券收益率的历史关系

为了分析比特币是否具备避险属性,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其与债券收益率的历史走势来判断。

1. 2020-2021年:正相关与“抗通胀”逻辑主导

在2020年疫情初期,美联储大幅降息并启动量化宽松政策,市场流动性泛滥,债券收益率一度走低,而比特币价格却持续上涨。这一阶段,比特币与债券收益率之间并无明显负相关关系,反而在某些时期呈现出正相关。这说明,此时的比特币更多被视为一种风险资产,而非传统意义上的避险资产。

但随着通胀预期上升,2021年美债收益率开始回升,比特币价格也继续上涨,市场逻辑从“避险”转向“抗通胀”,比特币的稀缺性被放大,成为通胀对冲工具。

2. 2022-2023年:负相关显现,比特币波动加剧

2022年,美联储开启激进加息周期,以遏制高通胀。美债收益率快速上升,尤其是2年期和10年期收益率倒挂,市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加剧。在此期间,比特币价格大幅下跌,与债券收益率呈现出一定的负相关性。

这一时期,比特币的价格波动与股市高度同步,显示出其“风险资产”的属性增强。投资者在市场恐慌时抛售比特币,而非买入避险。这表明,比特币的避险属性并不稳定,其价格更易受流动性变化和市场情绪影响。

四、比特币避险属性为何不稳定?

尽管比特币具备一些避险资产的特征,但其避险属性并不稳定,主要原因包括:

1. 市场认知尚不统一

比特币仍处于发展早期阶段,不同投资者对其定位存在分歧。有人将其视为“数字黄金”,也有人认为其更接近于科技股或风险资产。这种认知差异导致其在不同市场环境下表现不一致。

2. 流动性与监管不确定性

比特币市场相对传统金融市场仍不够成熟,流动性较低,容易受到大额交易或监管政策的影响。例如,2022年LUNA币崩盘、FTX交易所破产等事件引发比特币价格剧烈波动,暴露出其系统性风险。

3. 缺乏内在价值锚定

与黄金、国债等资产不同,比特币没有实物支撑或现金流回报,其价值完全依赖于市场共识。在极端市场环境下,共识可能迅速瓦解,导致价格暴跌。

4. 与美联储政策高度相关

比特币价格对美联储货币政策极为敏感。加息周期中,流动性收紧、美元走强、风险偏好下降,都会对加密资产形成压力。因此,比特币更像是“流动性资产”,而非真正意义上的避险资产。

五、未来展望:比特币能否成为真正的避险资产?

要判断比特币是否具备长期避险属性,需从以下几个维度观察:

1. 机构投资者的参与程度

随着更多机构投资者将比特币纳入投资组合,其资产属性将更加多元化。若机构在危机中仍愿意持有比特币作为对冲工具,则可能强化其避险属性。

2. 监管政策的稳定与透明

各国监管政策对比特币市场影响深远。若监管趋于稳定、合规化,有助于提升市场信心,增强其避险功能。

3. 宏观经济环境与通胀预期

在高通胀、货币贬值风险加剧的背景下,比特币的抗通胀属性可能再次受到重视,成为避险选择之一。

4. 技术发展与应用场景拓展

随着比特币支付、结算等应用场景的拓展,其作为价值储存和交易媒介的功能将更加稳定,有助于增强其避险属性。

六、结论

综合来看,比特币目前尚未具备稳定、持续的避险属性。其价格走势与债券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并非固定不变,而是受市场情绪、流动性、政策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。在某些时期,比特币展现出抗通胀和去中心化的优势,具备一定的避险功能;但在市场动荡和流动性紧缩时,其价格波动剧烈,表现出更强的风险资产属性。

未来,随着加密资产市场的成熟、监管框架的完善以及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,比特币有可能逐步发展为一种兼具风险与避险功能的混合型资产。但在现阶段,投资者仍需谨慎对待其“避险”标签,理性评估其在投资组合中的角色。

参考文献:

Baur, D. G., & Dimpfl, T. (2021). Asymmetric volatility in cryptocurrencies. Economic Modelling, 95, 1-12. Yermack, D. (2015). Is Bitcoin a real currency? An economic appraisal. Handbook of Digital Currency, 1, 31-43. IMF Working Paper WP/21/132: Bitcoin and the Dollar: Complement or Substitute? CFA Institute: Cryptocurrencies: A Look at Their Role in Investment Portfolios (2022). 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(FOMC)会议纪要及利率政策声明(2020-2023)。

滚动至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