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“买在无人问津处”到“FOMO情绪”:现在该追高吗?
在投资领域,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:“买在无人问津处,卖在人声鼎沸时。”这句话强调了逆向投资的逻辑,即在市场低迷、投资者情绪悲观时买入,在市场狂热、众人追捧时卖出。然而,近年来,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和信息传播的加速,一种新的投资情绪正在主导市场——FOMO(Fear of Missing Out),即“错失恐惧症”。FOMO 情绪推动了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,也让许多投资者在犹豫中错失“入场时机”,最终在高位追涨。
那么,面对当前市场环境,我们是否应该追高?是继续坚持“买在无人问津处”的逆向思维,还是顺应 FOMO 情绪,随波逐流?本文将从市场心理、资产估值、历史经验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,帮助投资者理性判断当前的投资策略。
一、“买在无人问津处”:逆向投资的核心逻辑
“买在无人问津处”是价值投资和逆向投资的核心理念之一。这一理念源于格雷厄姆、巴菲特等投资大师的思想,强调在市场情绪极度悲观、资产价格大幅下跌、投资者普遍恐慌时,往往是最佳的买入时机。
例如,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,许多优质股票被市场恐慌性抛售,股价大幅下跌。那些在低点买入的投资者,后来都获得了丰厚的回报。同样,在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,全球股市暴跌,但随后美联储等央行大规模放水,股市迅速反弹并创下新高。那些敢于在低点入场的投资者再次获得了超额收益。
逆向投资的关键在于识别“无人问津”是否意味着资产被低估,而非基本面恶化。如果一家公司基本面稳健,只是因为市场情绪导致股价下跌,那么就是买入的好时机。但如果是因为行业衰退、公司经营恶化而导致的无人问津,则需要谨慎对待。
二、FOMO情绪:驱动市场狂热的心理因素
FOMO,即“错失恐惧症”,是一种心理现象,指人们害怕错过某个机会而产生焦虑,进而促使他们做出冲动的决策。在投资市场中,FOMO 表现为投资者看到他人赚钱后,担心自己错过上涨机会,从而在高位追涨。
近年来,FOMO 情绪在市场中愈发明显,尤其是在加密货币、GameStop、Meme股、AI概念等领域。社交媒体如 Reddit、Twitter、抖音、小红书等平台的传播,使得投资信息迅速扩散,推动了群体行为的形成。
例如,在2021年初,GameStop 股价因 Reddit 上的 WallStreetBets 板块炒作而暴涨,许多散户投资者因害怕错过而纷纷入场,最终在高位被套。同样,2023年以英伟达为代表的 AI 概念股在财报利好和市场情绪推动下持续上涨,不少投资者在股价已大幅上涨后才开始追高。
FOMO 的本质是一种从众心理和短期投机行为。它往往导致资产价格偏离其内在价值,形成泡沫。当泡沫破裂时,追高的投资者往往损失惨重。
三、现在该追高吗?从几个维度分析
面对当前市场环境,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就是:现在是否还值得追高?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分析:
1. 市场整体估值水平
一个市场是否处于高估状态,可以通过市盈率(PE)、市净率(PB)、席勒PE(CAPE)等指标来判断。以美国股市为例,标普500指数目前的市盈率处于历史高位,尤其是科技股的估值已经接近甚至超过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的水平。
在中国市场,虽然整体估值相对合理,但部分热门赛道如新能源、AI、半导体等板块的估值也处于历史较高水平。这意味着,如果市场情绪一旦降温,这些板块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回调压力。
2. 基本面支撑
资产价格的长期走势最终取决于基本面。如果当前市场的上涨是由强劲的盈利增长、行业景气度提升所驱动,那么即使估值偏高,也有继续上涨的空间。但如果上涨主要靠资金推动、情绪炒作,那么风险就较大。
以英伟达为例,其股价的上涨不仅因为AI概念的火热,更因为其真实的业绩增长和行业地位的巩固。相比之下,一些没有实际业绩支撑的“蹭热点”公司,其股价上涨则更多是情绪推动,风险更高。
3. 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
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从通胀高企向通缩担忧的过渡阶段。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,中国央行也在持续降息刺激经济。这种环境下,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,对股市形成一定支撑。
然而,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仍存疑,地缘政治风险、能源价格波动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市场走向。因此,投资者在追高时需关注宏观经济的边际变化。
4. 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
追高本身就意味着承担更高的风险。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,如保守型投资者或即将退休的人群,应避免在市场高位追涨。而对于风险偏好较高、能够承受短期波动的投资者,可以在控制仓位的前提下适度参与。
四、投资策略建议:理性应对市场情绪
面对“无人问津”与“FOMO情绪”的拉扯,投资者应该如何制定自己的投资策略?以下是几点建议:
1. 坚持价值投资,忽略短期噪音
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不会被市场情绪左右。他们关注的是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、行业前景和估值水平。与其追涨杀跌,不如深入研究企业基本面,寻找被低估的优质资产。
2. 分批建仓,降低追高风险
如果投资者判断某只股票或某个行业长期有潜力,但当前价格已经偏高,可以采取分批建仓的方式,避免一次性追高。通过定投或网格交易策略,可以平滑成本,降低波动风险。
3. 控制仓位,保持灵活性
在市场情绪高涨时,保持一定的现金仓位是明智之举。这样可以在市场回调时有资金补仓,也可以在突发风险来临时从容应对。
4. 警惕 FOMO 驱动的泡沫
当市场出现大量“非理性上涨”时,如社交媒体上频繁出现“一夜暴富”的故事,往往意味着市场已经进入狂热阶段。此时应保持冷静,避免盲目跟风。
五、结语:理性比情绪更重要
“买在无人问津处”是一种逆向思维,是对市场情绪的冷静回应;而“FOMO情绪”则是一种从众心理,是短期冲动的体现。在投资过程中,情绪往往是最大的敌人。无论是市场低迷时的恐慌,还是市场狂热时的贪婪,都会影响投资者的判断。
当前市场环境下,投资者更应保持理性,避免被 FOMO 情绪裹挟。追高并非不可取,但必须建立在充分研究和风险控制的基础之上。记住:市场的短期波动由情绪主导,而长期趋势则由基本面决定。
在投资的道路上,比“追高”更重要的是“买入时机”与“持有逻辑”。只有坚持理性思考,才能在喧嚣的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投资节奏。